粽问

如果屈原不投江,两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地球上不会有一个每年五月五名叫端午的传统节日.
如果泊罗江里没有鱼,如果当时的老百姓一个个都冷漠无情,粽子也不会传宗接代到今日.
屈原在写天问的时候,天可曾泄漏天机,向他透露未来将会有千千万万捆称为粽子的有情物,为他含冤叫屈, 为他歌功颂德?
粽子对屈原岂止有情,为了让后世纪念他,它们一个个毫无畏惧地排着队,心甘情愿地为他投入热滚滚的大江锅里,在密封着的盖锅下,随着热得冒泡的烧水悠悠泣诉这位伟大政治家兼诗人可歌可泣的一生!
千百年来,围在锅炉旁等待着它煮熟后捞起的一捆捆的粽子的煮粽人,是否为它们流之不尽的串串泪珠而深受这故事的感动?故事感动了人,若故事的主人翁知晓未来的人和未来的粽子的子子孙孙都对他缅怀敬重,是不是也甚感幸慰?
粽子里包裹着的糯米,肉,枣仁等的馅料,义无反顾地经历了人口中的咀嚼消化后,是不是也可以很感激制粽人在一大堆的同类中挑中了它们参予这份祭?
两千三百多年前情深意重的投粽人投入泊罗江的粽子为数不少,它是被鱼吞进了肚,或是被江水消化为”粽化石”,没有人会知道,因为不管是投粽人,投入江里的屈原,好官,奸臣,在时间的洪流里,每个都是身不由已的投江者,有些流芳百世,有些遗臭万年,有些莫莫无名,有些无功无过,而当时投江的屈原,做梦也没想到,因为他,粽子诞生了!
两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想不会有人再把煮熟的粽子投入泊罗江,经历朝代的变迁,经济效益的需求,还有这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传统节日,让幸运的粽子不只可以一代传一代,从祖先的故乡”秭归”(今湖北)开支散叶至中国各地,还飘洋过海至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落地生根,生命力顽强的粽子,入乡应俗,稍作包装调整,内在的馅料也变得多样化,藉以迎合新生代的口味与需求.
我相信,新生代的粽子并不会忘记本身背负的使命,虽然新生代的人类的子子孙孙可能记得粽子的口味多过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不过粽子本身体内存着千百年前投粽者包裹它祖先时所投入的心意,将会在每年的五月五端午时自他们的体内DNA开始发酵!
一个个的粽子,又岂止是对古人屈原的思念,万家灯火在每年为它起炉作灶的时候,捞起煮熟的它们,包裹着的除了该有的糯米,馅料,还有看不见的亲情.
没有人,能见证和还活到现在来告诉我们当时的屈原,当时投入泊罗江的粽子的模样,但背负历史使命的粽子,却也还能感受到千百年来做粽人包裹粽子时所注入的温馨(不管是为屈原,为生计,还是为家人).
在五月五,当它摆在时间的饭桌上等人品尝时,在家家户户里,又见证了多少做粽人,吃粽人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两千多年的时间江水边,很多很多,还活着有力气赛龙舟的舵手,找的不只是屈原,粽子,还有可能还在也可能己不在人间,思念着的人.
粽子,你又岂止只是五月五的端午?标签: 雨桑日记
5 条评论:
时间 星期三, 六月 11, 2008 12:38:00 上午 ,
匿名 说...
虽然节日过了,还是想祝你端午节快乐!
时间 星期二, 六月 24, 2008 11:44:00 下午 ,
de-er 说...
我从中亚回来的这几天,就吃了好多粽子,呵呵。
时间 星期四, 七月 17, 2008 1:49:00 下午 ,
Kay 说...
在雨桑的笔下, 一切物体仿佛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
时间 星期日, 十一月 30, 2008 2:17:00 下午 ,
匿名 说...
雨桑,冬至即将来临了。
良久不见你的写作,到底在地球的哪里了?
时间 星期三, 五月 27, 2009 7:18:00 下午 ,
匿名 说...
很快又一年了.
Peter Lai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